先加体育同学、再入年级群、最后把名XX像改成和体育同学那样的
体育同学群收费项目13名学生家长受骗4654元
行骗伪装成体育同学在年级群里的聊天历史记录。
为了方便快捷及时处理发布通告或推送工作台信息,许多幼稚园、中中学校同学单厢建立年级学生家长群,这也给犯罪分子带来了有机可乘——行骗先混进群,再伪装成体育同学在群内推送缴交服装费等不实信息,许多学生家长未过多查证受骗。
近日,市郊某中学一年级体育同学孙同学走进渝中区支队陈家湾公安分局雷米雷蒙县,有人伪装成他们在年级群内缴交服装费,13名学生家长受骗近5000元。
有13位学生家长二维码受骗
下月11日傍晚12点过,两个自称为高某时的爷爷的使用者提出申请添加孙同学为挚友,由于纤枝刚好有一名叫高某时的女孩,孙同学就一致同意其挚友提出申请并将其拉进年级群。添加完成后没多久,孙同学就忙着给孩子们递送早餐,并没有过多关注上的信息。递送完早餐后,孙同学发现兼作加的高某时的爷爷已经将肖像改成了与他们那样,在年级群内的绰号也改成了体育同学孙某时,并群发了两条信息。
微信群采集
通告:诸位学生家长高二追加的外语微积分服装费358元(其中外语120,微积分120,英文100元,影印费18),接到的学生家长请现在交费回来后截屏寄送群里头(全力支持PayPal退款),我标准化注册登记,非常感谢学生家长们的相互配合。加群
接著那位体育同学孙某时又发布两个二维码让学生家长扫描器退款,相继有多名学生家长扫描器了二维码。孙同学看到该信息后马上提醒学生家长,他们并未缴交服装费,发通告收钱的人是行骗,不过当其查看群成员时,行骗已退群。
孙同学随后在群内查证,共有13名学生家长通过该二维码转账,受骗金额4654元。当天下午,孙同学走进陈家湾公安分局报案。
要当心行骗打时间差
陈家湾公安分局马法力介绍,这是一起典型的伪装成体育同学缴交服装费的骗局。近日,多地接到大量报,有行骗悄悄潜入各个年级群、群假装体育同学,以缴交服装费、补习费为由进行。
许多学生家长就纳闷,行骗是如何混进年级群的呢?
解释说,犯罪分子直接其中搜索年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提出申请后方可进入。有些学校在学生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年级群号(同学的号、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还有的犯罪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学生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他们伪装成学生学生家长,并向学生家长索要年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犯罪分子可直接二维码进群。加群
采集微信群二维码
犯罪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学生家长添加体育同学/,通常会备注为 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同学并不会挨个查证。添加成功后,犯罪分子会要求同学将其拉进年级群。
一旦成为挚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对方的肖像、绰号、群备注等信息。只需下载肖像、复制绰号即可快速建立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同学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犯罪分子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同学不能及时处理发现。
群收款该功能较为方便快捷快捷,且金额固定。许多学生家长见同学发布通告单厢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学生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
提醒
不要轻易公布
年级群
提醒,要预防这类手法,首先学生家长和同学们不要轻易在或上公布和泄露年级群的信息,其次应该对于入群人员进行仔细甄别:
1.添加挚友时候注意查证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2.不随意向他人推送群的二维码,群主要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肖像和绰号,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4.接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告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同学多方查证,不要急于转账、汇款。加群
5.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处理报。
目前,已立案侦查,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原标题:体育同学群收费项目 13名学生家长受骗4654元)
(责任:李晨雨_luohe01)
评论0